⚠️【三峽重大車禍引發高齡駕駛視力警示】
▲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旁重大事故,撞擊畫面曝光(圖/記者黃彥傑翻攝)
記者許宥孺/高雄報導
新北市三峽區昨(19日)發生一起嚴重車禍,造成3死12人輕重傷,肇事的78歲余姓駕駛則在加護病房尚未脫險,這起憾事讓高齡長者駕駛問題再掀議論。眼科醫師表示,多數長者除了本身潛在視力風險,也存有醫療盲點,經常等到視力近乎模糊才就醫,在視力低於安全駕駛標準的情況下駕車,如同一顆未爆彈。
「這場悲劇突顯高齡駕駛潛藏的視力隱憂與醫療認知落差!」達特楊眼科聯盟總院長楊志盛表示,曾有一名長者前來諮詢白內障手術,檢查發現視力僅剩0.1,且屬於無法矯正的狀況。一問之下,才得知他一直以為應該等「水晶體成熟」後再手術,但這是嚴重的誤解。
▲達特楊眼科聯盟總院長楊志盛(圖/記者許宥孺翻攝)
楊志盛強調,這種過時的想法不僅可能延誤治療,更可能危及自身與他人的安全。「當視力狀況遠低於安全駕駛標準時,仍堅持開車上路,無異於在道路上放置一顆移動的未爆彈。」
針對坊間流傳「白內障要成熟才能開」的迷思,楊志盛解釋,這是早期手術技術尚未進步時的做法。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,白內障可在初期即安全有效處理,無須「等到看不見」。他強調,一旦水晶體過度硬化,不僅手術難度升高,也增加出血風險與併發症機率。
楊志盛表示,許多高齡長者常受傳統觀念影響,認為非得等到視線幾近模糊才該求助醫師,導致許多可提前介入的視力問題被延誤。「這些視力低落的長輩若仍在駕駛,無疑是對整體道路安全的重大威脅。」
▲白內障可在初期即安全有效處理,無須「等到看不見」(示意圖/記者許宥孺攝)
楊志盛呼籲,應主動關心長輩視力健康,特別建議在父母親70歲生日後,安排一次完整的眼科檢查,並參照所謂的「七七法則」進行評估,意即70歲以上的長者若視力低於0.7,就可能面臨生活功能受限的風險。若經醫師評估可透過白內障手術改善視力,應鼓勵長輩及早接受治療,提升生活品質。
楊志盛認為,台灣邁入高齡社會,政府應儘速檢討並強化高齡駕駛的視力檢查制度,建立更嚴謹的安全門檻與複查機制。「不能等悲劇一再重演,才想起要補破網,必須從源頭降低風險,守護每一位用路人的安全。」
新聞分享來源: